医疗科普品牌丁香医生5月23日的一篇推文科普和讲叙了一个关于跨性别者的故事和科学概念,最近遭遇质疑、网暴和不切实际的构陷。

image

(注:构陷丁香医生,断章取义)

相关阅读:丁香医生|我决定陪儿子重新长成一名女性

可以质疑吗?当然可以质疑,但部分网友的这份质疑并不友善。准确的说,表面质疑丁香医生推文的科学性、准确性,实际是否认“跨性别者应该平等”这一共识,宣扬歧视性少数人群的信息,情绪化的带有对性少数人群的偏见、污名化与不友好。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但似乎提出质疑的都是平时讨论国际时政的博主,对于医学尤其是在性别重置手术、跨性别者医疗护理与社会性别等领域并不甚了解,因此这部份网友以什么样的科学论证来自证推文《我决定陪儿子重新成长为一名女性》有所谓的“问题”?原推文已注明了经过相关医生做内容审核,因此对于专业领域外的我们不应禁锢在自己的落后偏见认知中作判断。

image

(注:原推文客观科普跨性别,并作专业医生审核)

什么是“跨性别”?
跨性别指:个体的性别认同不同于其出生时被指定的性别。包括跨性别男性、跨性别女性和性别酷儿/非二元性别等性别认同。
由于社会对跨性别者的不了解、偏见与污名化,跨性别者目前在社会中受到普遍歧视。由于自我认同、出柜、医疗等方面的困难,跨性别者也普遍经历过焦虑等心理问题。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中,性别认同障碍或性别焦虑症(Gender Identity Disorder/Gender Dysphoria)被正式更名为性别不一致(Gender Incongruence),并将其重新归入“性健康”一栏,这标志着性别认同的去病化。

至于部份网友质疑该推文在“宣传未成年人‘变性’”,这是无稽之谈。“通过‘宣传’让别人也‘变成’性少数”这种情况是不存在的;你看了该推文有“突然想申请性别重置手术”吗?有顺性别青少年因为看见该推文“突然想当跨性别者”吗?同性恋也是一样的,没有一个异性恋者会因为看到关于同性恋的科普信息而突然“变成”了同性恋者;同样同性恋者身边有那么多异性恋者可以所谓的“学”,为什么他们仍然是同性恋?另外,支持性少数权益并不是、也从未“‘宣传’让别人也‘当’性少数”,宣传和支持的一直是“客观、平等的尊重性少数群体”,仅此而已。

image

(注:金星从小便内心认定自己是女性,并艰难完成性别重置手术)

“无论是顺性别还是性少数群体,所持有这种心理性别特征是与生俱来的,并不是通过后天学习或者环境影响形成的。”中国性别重置手术方面权威医生潘柏龄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原文故事中所说的涉及未成年人用药问题,丁香医生原推文仅客观讲叙这件故事的经过而已,而并非呼吁其他未成年人或青少年跨性别者去像故事当事人一样去用药。打个比方,难道我们在讲一个故事时提到了抑郁症三个字,就等于是宣传和呼吁其他人学习怎么患抑郁症吗?援引该段文字质疑丁香医生“宣传未成年人‘变性’”是曲解立意、断章取义。

image

(注:相反丁香医生原推文提及了不合理服药问题)

“如果对方年满16岁,在家长的许可下,也可以酌情采用激素治疗(用外源性激素,让身体转变为ta希望的性别特征)。这是跨性别者需求最大的环节……治疗全程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通过定期检测,才能确保药物在安全范围之内使用。启动治疗的孩子严格按照医生建议服药,并且按时随访……”潘柏龄医生表示这是业界共识。

反而由于没有接受适当的激素治疗,有的跨性别孩子在家自行切除性器官,包括睾丸、阴茎等等,面临感染风险。同样是性别重置手术方面的医生赵烨德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的老师是‘中国变性手术之父’何清濂教授,跨性别孩子在 上世纪90年代求医无门的时候,跟我的老师是写血书的。他们自己把手指头拿针扎破了,写‘救救我、救救我’,我是亲眼见。”

image

(注:由于不接纳跨性别身份,孩子成绩一落千丈,精神不佳)

image

(注:父母接纳孩子是跨性别者后,成绩进步,也变得乐观开朗)

为什么要科普“何为跨性别”?不仅此,包括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等,为什么我们要科普和报道他们?这个问题很多人曾问过。

我会回答,因为社会、家庭对他们仍有偏见。

作者|季华多元

来源|公号@季华多元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好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致信jinrizhiyi@gmail.com,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支持!